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财富》杂志全英文专访刘强东:我们只卖真货(附对话稿)

7月16日,京东集团CEO刘强东参加了美国财富头脑风暴科技论坛,当主持人问及京东与阿里巴巴相比最大的优势在哪里是,刘强东表示,京东和阿里有着不同的商业模式,京东有全国性的平台,有直营系统,也有自己的市场模式。


刘强东表示,京东很关注用户的体验,我们只卖真货,并称京东有最好最快的快递服务,这样京东和中国的任何竞争对手都不一样,刘强东最后表示,“美国人多数只知道阿里巴巴,来中国购物你永远不会忘记京东”!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726drh0be&width=500&height=375&auto=0


How does the CEO of China’s second largest e-commerce company feel about the escalating U.S.-China trade war?


Richard Liu, founder and CEO of JD.com—an online retailer with 300 million annual active customers, $56 billion in revenues in 2017, and investors including Tencent, Walmart, and Google —doesn’t like it. But he’s not worried either.


“I can tell you it’s okay, “ Liu said, speaking at Fortune’s Brainstorm Tech conference in Aspen on Monday. If his customers think the price of American goods has become too high, JD.com can find products, whether it be meat, apparel, or some other item, from Europe or Japan or Korea (among other places) to sell to them instead. “We can find another choice,” he said, adding that he didn’t think the trade war would benefit either party.


Whatever the case, Liu noted that consumer experience—which comes down to quality, price, and service—remains JD.com’s top priority. It’s that focus that motivated his company’s early and significant investment in drone delivery; it currently uses a daily fleet of 500 drones that has over 100,00 hours of flying time.


Whatever the product (so long as it costs at least roughly $10) and wherever the customer, JD.com delivers it for free and in less than 24 hours. Competing in Chinese retail—and against its chief rival Alibaba—without that sort of service, said Liu, would be a “disaster.” Liu hinted that Amazon may be struggling to achieve that speed in China.


JD.com, which thrives partly because of “shopping circles”—social media-enhanced shopping—on China’s leading social platform WeChat, plans to enter the American retail market soon.


每年的 Fortune Brainstorm TECH 活动上,《财富》杂志都会请来许多「财富五百强」的高管,以及时下全球科技行业最热门的创业者们和投资人们,一起探讨时下最热门的科技趋势和商业动态。


在今年的会场上,关于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拓展作为重要议题被多次提及。在第一天下午的日程中,《财富》邀请到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作为嘉宾,和执行总编 Adam Lashinsky 进行对谈。


对话中,刘强东以令人吃惊的流利英语,谈到了京东发展「无界零售」的决心,对社交和网购结合的购物新模式的理解,他还不避讳地谈到和拼多多之间的竞争关系。刘强东称中国市场是个巨大而又特殊的群体,言外之意,服务好中国消费者对于服务全世界你就有了更多的胜算。刘强东举例中国快递速度,不忘diss美国运送服务慢,“在中国两天的速度太慢“弱爆”!


在《财富》关心的京东全球化方面,京东会通过和美国企业的合作来进入美国市场。虽然中美深陷贸易战阴影,但刘强东认为京东不会受到贸易战的影响。


《财富》杂志与刘强东的对话稿中文版

本文文字稿由极客公园翻译整理。

F:感谢刘强东先生参加此次对话,你来自中国,是所有参会嘉宾当中距美国最远的,感谢你的到来。

L:太客气了,首先我想问一下,Adam,会说中文吗?

F:我很想回答「会」,但很遗憾,事实上我一个词也不会。

L:没问题,我的英文比你的中文还差,我会尽量表达清楚一些。

顾客体验、成本和效率同等重要

F:感谢能亲自来到这里,并且使用我们的语言参加此次对话,我也感到很荣幸。

各位嘉宾可能对京东还不太了解,在座的可能只有极少数曾经在京东上有过购物经历,所以在这里我首先和大家分享几组数据。京东每年有 3 亿活跃顾客,比美国的总人口还多,同时还拥有 515 座仓库,2017 年营业收入高达 560 亿美元,保持 40% 多的年增长率,市值高达 560 亿美元。

你在创立京东之时是把京东作为一个通过互联网销售电脑和电子商品的平台,能否和我们分享一下,京东是如何从当年的小型网站发展至今天这样的规模的?

L:其实我对刚才 Adam 提到的这些数据并不是很在意,在我看来只有一件事情是重要的,那就是顾客的购物体验。京东从创立进入零售业的第一天开始,就确立了顾客体验、成本和效率这三项并行重要的原则。「顾客体验」是业务在外部成功的关键;「成本」和「效率」是内部运营的关键。

我们通过创立网络销售平台降低运营成本,并且提高了我们的运营效率,顾客也因此获得了很好的购物体验。就如你刚才所说的,我们建立起了庞大的仓储网络,能够覆盖几乎整个中国。

F:中国可是一个相当大的国家。

L:没错,我们花了将近十年的时间才建立起如此规模的仓储网络。但直至今日,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仍然是顾客的购物体验。

F:京东除了拥有庞大的仓储和配送网络,还想采用无人机进行配送,为什么你们要在这方面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投入?

L:如果看一看京东的财报数据,大家会发现我们的运营成本只占年度收入的 10% 左右。截至去年年底我们管理的 SKU 超过 300 万,但我们的库存周转天数大约是 30-40 天。我们的运营网络现在已经是非常高效的了,但针对未来的发展,我们要为顾客带来更好的购物体验,同时继续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服务效率,只有运用最新的科技才能做到这些。

我们在科技的开发和应用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包括完全自动化的仓储系统,自动驾驶的配送卡车,无需人力操作的配送站点,无人机以及「最后一公里」的物流机器人,这些都是为了提供给顾客最好的购物体验,不仅是今天,未来同样如此。

F:虽然我们不想将中国企业与美国企业进行对比,因为可能只有美国人会对这些感兴趣,中国人可能不会很感兴趣。但京东正在做的事情与亚马逊很相似,由电商平台采购之后直接进行销售;当然与 eBay 也有相似之处,京东向商家提供一个销售平台;另外,京东对科技的重视也和这两家公司很相似。那么,京东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是否会参考国外企业的做法?还是仅针对自己企业的情况制定发展战略?

L:说实话,在我刚刚创立京东的时候,我根本不知道亚马逊的存在,对互联网也几乎一无所知。是因为当时北京非典突然爆发,我们才被迫开始进行线上销售。中国是一个很特殊的市场,中国的消费者也是很特殊的,一切都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需要建立起一个全新的系统才能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这是我们坚持的核心原则。

要给中国消费者提供满意的服务挺难的。举个例子,在中国通过京东花上 10 美元购买一件商品,不仅运送是免费的,我们还要在 24 小时内把商品送到顾客手上。这与美国的情况很不相同,在美国网上买东西,顾客首先需要花大约 100 美元购买亚马逊的 Prime 会员,才能得到两天内送达的服务。但要是放在中国两天是相当慢的,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灾难。

电商要借力社交,线上须融合线下

F:我想你刚刚说的已经让大家了解到中国电商市场的竞争有多么激烈。京东目前有着非常特别的合作伙伴,腾讯持股比例达到 18%,沃尔玛占到约 12% 的股比,现在又将 1% 的股份出售给了 Google,腾讯的微信对京东的运营有什么帮助呢?

L:我们与所有的这些合作伙伴都拥有着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要与其他企业合作,彼此的价值观却不同,结果可能会是灾难性的。

微信的作用对我们十分重要。到目前为止,在所有新获取的顾客中,微信给我们带来的新增顾客达到了 1/4。我们在努力将人们的社交与网络购物结合起来,形成一种购物的循环,类似这样有趣的尝试还有很多。

F:美国人对这些也很有兴趣,因为在美国还没有这样的做法。

L:你们也有 Facebook、Instagram 等等很多社交平台。

F:是的,但这些平台还没有与电商进行类似的结合,就像京东与微信在中国的尝试那样。

L:我觉得如果这些企业来到中国看一看,发展的思路可能会发生一些改变。

F:京东是否有兴趣进入美国市场?实际上我想说的是京东是否打算发展中国以外的市场,但我最感兴趣的是京东是否想进入美国市场?

L:目前京东正在进行的是「无界零售」的发展模式,如果我们看一看美国市场的情况,可以发现目前在美国,电商就是电商、线下就是线下,二者有着明显的区隔和界限,但在中国,我们正在将二者结合起来,将其称为「无界零售」。

F:我在第一次见到刘强东先生的时候,「Boundaryless」这个词我总是发音不准,恭喜刘强东能够两次清晰地说出了这个词。

L:要是用中文说「无界零售」是很容易的,要是我知道用英文说起来这么拗口,我就改成其他名字了。不管怎样,我想说的是京东不仅仅是一家纯电商企业,也不会成为线下的连锁店。我认为在美国也会有很多线上线下零售结合的机会。

F:也就是说,我们也可以在美国市场尝试中国企业的发展模式,将线上和线下的销售结合起来。京东是怎么进行线上和线下结合的呢?

L:我们的主要优势在于强大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我们在中国拥有庞大的物流配送网络,可以做到无论何时何地,消费者都能轻易发现京东的存在。无论你身处中国的哪个城市、哪条街道,抬头就会发现附近有京东便利店和京东之家,还有我们的 7Fresh 生鲜超市。有些店面也许门口没有贴着京东的商标,实际上里面生鲜和酒品都是京东供货和配送的。就算是在一个小型理发店,里面的洗发水也可能是来自京东的。

而在线上,中国用户手机里的今日头条和滴滴打车,都可以用来进行购物,甚至都不需要离开应用本身。未来消费者不需要下载一个专用的购物 app,任何 app 都可以进行购物,而且非常方便,点击一下就可以了。如此方便的购物体验的背后,离不开京东强大的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系统的支持。

京东会谨慎地进行全球化,不担心竞争

F:未来京东会在美国市场直接运用这些科技成果提供服务,还是会通过与 Google、沃尔玛的合作来实现这些?

L:我们会从与美国企业的合作开始进入市场,然后再运用这些科技成果为美国顾客提供服务。

F:之前你曾经说过希望在 2018 年进入美国市场,但现在又放缓了这一计划,具体会在什么时候实现呢?

L:我们在美国已经有了自己的运营团队,但美国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市场,与中国的情况完全不同,我们的发展需要非常谨慎才行,我们希望自己在这里前进的每一步都是正确的决策,因为我们不想走错路、走回头路,所以具体计划开展还需要时间。

F:我想知道的是,亚马逊在中国的运营情况如何?

L:很遗憾,应该不是特别理想。

F:这对你来说应该是一件好事?

L:中国的市场很大,并不是一个电商巨头就能够占据的,完全可以由几家共同发展。

F:中国还有一家新兴电商企业叫做拼多多,我的发音对吗?

L:您的发音很标准。

F:感谢夸奖,拼多多正在聚焦于发展中国的中小城市,你认为他们会是京东的竞争对手吗?

L:零售业在今天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但有三点是永远不会改变的:顾客注重的永远是商品的质量、价格和商家提供的服务。我重视的只有一点,就是京东给顾客提供的购物体验。如果你在中国购物几次,三次应该就够了,你就会自己得出判断。

讨厌贸易战,但京东不会受影响

F:你的回答太委婉了,那么就再问你一个有点敏感的问题,你认为美国对中国商品新增的关税会对京东带来哪些影响?

L:Tariffs?(Tariffs 指美国对中国新增的关税)哦。

F:「哦」是一个适用于任何问题的回答(笑)

L:就我的企业而言,我的回答是,不会有什么问题。

F:为什么?

L:因为我们注重的是顾客提供选择。去年我们从美国进口了 23 亿美元的牛肉和其他肉品,如果中美之间发生贸易摩擦,我们可能无法从美国进口这些肉品了,但我们可以从欧洲和其他国家进口,任何能够从美国进口的商品,我们也能够从欧洲或者是日本、韩国,乃至东南亚等国家进口,所以对京东来说不会有什么问题。

但我讨厌战争,即便是贸易战。战争永远是糟糕的,永远不会让任何一方受益。

F:我明白你的意思,京东不会将关税造成的价格提高转移至消费者,而是会从美国之外的国家进口同样的商品。

L:我们会让消费者自己作出选择,如果他们能够接受美国商品价格的提高,我们会继续为消费者提供美国商品;如果消费者觉得美国的东西太贵了,我们也会为消费者提供其他选择。

F:再次感谢你能够来到这里,作为中国企业的代表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独特的见解,我代表各位听众向你说一句「谢谢你」。

L:You are welcome。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